撰文=蘇楓雅
越是專注於上述手部動作的細節,外旁觀來越似行雲流水,所以說茶道是軍人修心的工夫。
黑文字:行使楠木科的黑文字樹木削製而成,故名「黑文字」,依用處不同有巨細長短;粗長的作為拿取用,藐小的則雷同食用叉子翻譯
日本茶道本來是殷商及具有廣大領地的軍人獨享的文化及教化,後隨江戶時代的經濟成長而擴大,主要由擔當茶聖千利休傳統的三千家跨越階級、為庶民打開茶的世界,推行成今日人人可以介入的癖好。

干菓子器:漆器、木盤或金屬製品,通常盛放兩、三種干菓子,數量比客數多,注重擺盤的層次感及拿取動線,由客人徒手取用。(圖片起原=創作菓子 悠)
1. 起首,由泡茶的亭主用雙手將菓子鉢捧至主客的面前,兩人雙手觸地,彼此行禮。
2. 和菓子的取用從主客入手下手——雙手觸地,側過臉對下一名客人施禮並說「我先用了」,對方於同時施禮默示「請用」翻譯
3. 用雙手將菓子鉢稍微捧高,同時低頭致禮,對呈上的和菓子暗示感激後放回原位。
4. 掏出一疊備用的懷紙,半數的中間放著黑文字,右手從底部將最外層的半張懷紙朝本身的方向往前翻,朝右傾斜摺出紙角,然後平放在跪坐的膝前。
5. 用菓子鉢上的黑文字筷子夾取一個和菓子放到懷紙上,接著將筷子橫放切近懷紙的右上方,用凸起的紙角將沾到的筷子前端擦拭乾淨,最後將筷子歸位。
6. 雙手將菓子鉢捧到本身與下一位客人的中間前方位置,傳遞給下一名客人取用翻譯
7. 左手拿懷紙,右手拿黑文字,一次切一等份,將和菓子分成3次享用完。
8. 用過的黑文字留在懷紙上,上面及下面三分之一的懷紙皆朝內往中央摺,最後橫向半數,整理懷紙與黑文字於懷中。
菓子鉢:主菓子用的陶磁器,內盛符合客數的菓子,一般為單數翻譯將浸泡過水的一雙黑文字拭去水滴擺在鉢緣,看成夾取的筷子。(圖片來源=作者攝於茶道課)
延伸浏覽
▶藝術與美感的饗宴 日本的和菓子與茶道文化
▶羊羹裡面為什麼沒有羊?謎底與吃素的僧侶有關
▶日本把甜點釀成可食藝術
吃茶品茗文化由禪宗帶入日本,而禪修常有坐禪冥想,卻容易教人發睏翻譯因此有傳說,為趕走睏意,禪寺入手下手有了飲茶的習慣,無怪乎抹茶是苦的。此外,傳說鎌倉幕府的三代上將軍源實朝,某日淩晨犯頭痛,禪僧榮西於是獻上有益身體的茶,上將軍喝完茶就治好了頭痛,其鼎力讚賞使飲茶習慣在日本落地生根。又有一說指出,大將軍其實是因為飲酒過度而頭痛,自此「茶是宿醉之藥」的說法就傳開來了。
和菓子不只是藝術,就連茶道具也纰漏不得!
和菓子的取用禮儀
和菓子在端上茶席前需要先裝盤,各派別皆有分歧的講究。派別之一的「裏千家」使用的器皿有3類,取用的道具有2項,到底這5種茶道具怎麼用?
跪坐在茶室,鐵壺燒開熱水所發出的聲響,猶如叢林裡被風吹動的松樹傳出的松籟,彷彿冷風漸漸吹過靜待一碗茶的客人翻譯再瞧一眼懷紙上搖曳的風鈴,不禁令人悶熱全消,即便和服內汗流浹背,也能感觸感染到炎夏中由五感拼集出的涼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