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鄧宗聖表示,曩昔節目製播效果多依靠調查、訪談來檢視優錯誤謬誤,符不符合觀眾要求,可是評量依據卻不夠精準,乃至輕易遭到人為影響干擾或操控,而眼動儀與腦波儀根基上就跟測謊器一樣,身體反應不會哄人,可提供更準確的統計翻譯
系主任鄧宗聖指出,儀器每秒偵測眼球高達150次,同步從畫面上顯示使用者浏覽軌跡,而色彩越紅代表逗留時間越久,可以藉此判定出對那些圖片特別有愛好或是無感,也透過身體訊號來判斷是不是輕易理解,有無分心轉移注重力等等。
實行室主持人助理教授吳聲毅透露表現,將來進展透過連系課程講授、產學合作案、產品研發、到中小學介紹眼動及腦波的科普課程,讓手藝應用層面更廣,也藉此培養科普媒體評估人材,增進心理訊號研究成長,製作更好的作品及內容。
「大家看影片跟文章時,到底注重力都放在哪?」屏東大學科普傳佈系傳播與認知嘗試室,引進「眼動儀」與「腦波儀」兩種生理訊號裝備,透過利用者頭戴感測器,就可以闡發解讀閱讀的遞次、停留的時候、專注或放鬆等資訊。
以下文章來自: https://udn.com/news/story/7327/3028951有關各國語文翻譯公證的問題歡迎諮詢華頓翻譯公司02-77260932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